工程造價咨詢業務項目質量管理與風險控制制度
目 錄
一、服務范圍
二、服務目標
三、質量、進度、投資控制目標的事前、事中、事后評審制度
(一)工程項目審查(編制)質量的事前、事中、事后評審制度
(1)、事前評審制度
(2)、事中評審制度
(3)、事后評審制度
四、評審質量制度工作的重點、難點及相應的手段及方法
五、評審質量制度的組織保證
六、評審質量制度實施崗位責任及管理制度
七、工程項目評審的風險(節點)控制
(一)概述
(二)、風險控制的規劃和策劃工作管理
(三)風險節點控制
(1)風險節點控制工作
(2)風險節點控制措施
(3)風險節點控制過程
八、工程項目審查(編制)工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質量、進度、投資評審與風險控制制度
工程項目的審查(編制)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工作,要求編審人員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良好的敬業精神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同時,工程項目的審查(編制)工作因其自身的特點,既要重視項目審查(編制)工作事前的規劃和策劃,又要加強項目審查(編制)工作事中的過程控制;既要注重規劃和策劃文件的嚴肅性,又要強調在實施過程中的動態調整。
工程項目的概預算審查(編制)工作主要依據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圖、招標文件等,立足于事前;結算的審查工作除依據上述文件外,還依據設計變更文件、工程洽商單、竣工圖、竣工檔案文件等,立足于事后;而工程項目的全過程跟蹤審查服務,則立足于項目實施階段的全過程,并應當適當向項目決策及后評價階段進行延伸。
一、服務范圍
編制、審核各類項目的投資估算、技術評價、概算、預算、竣工結算、招標標底、投標報價、跟蹤審計及其他與工程造價有關的業務。
二、服務目標
客觀、公正、科學、合理及準確反映工程項目審查(編制)的結論,及時出具相關報告,從項目審查(編制)的角度實現委托人投資的最大效益。
三、質量、進度、投資控制目標的事前、事中、事后評審制度
(一)工程項目審查(編制)質量的事前、事中、事后評審制度
(1)、事前評審制度:
①、詳細調查了解、研究項目內、外部各種影響項目審查(編制)質量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并將這些因素考慮到實施方案和管理工作中;
②、熟悉合同,了解擬實施工程的現場情況,收集與審查(編制)工作相關的基礎資料;
③、識別風險,認真做好風險分析和管理工作,預測可能出現的質量偏差并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應對措施;
④、用科學的方法制定實施(計劃)方案,科學合理地預設質量控制見證點、停止點。做好組織工作,把目標質量控制的任務與管理職能落實到相應的部門和人員,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做到責、權、利一致;
⑤、配備合格人員組成審查(編制)小組,建立審查(編制)質量分級負責制。
(2)、事中評審制度:
①、做好審查(編制)工作底稿,嚴格執行分級制度對底稿進行復核;
②、審查(編制)證據要符合本項目的具體情況和有關要求,做好審查(編制)證據復核;
③、現場審查(編制)、中期匯報、報告形成、復核程序、材料報出等在方案中要作嚴格的時間限制,并且必須嚴格執行;
④、溝通信息、流通渠道,加強信息收集、整理研究和傳遞;
⑤、監督、檢查、審查過程中是否嚴格按方案執行及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事后評審制度:
①、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及時反饋項目審查(編制)質量偏離方案目標值的情況,并適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②、整理有關項目審查(編制)質量的技術文件,并按照公司統一規定的格式及程序編制目錄、建檔、存檔;
③、對審查(編制)過程中的相關質量成果數據、質量控制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并與原已審查(編制)過的類似工程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有較大偏差時要查明產生偏差的原因,發現有錯誤時要及時對所審查(編制)的文件進行修改(包括對原已審查編制過的類似工程相關數據進行復核與修改);
④、將審查(編制)過程中的相關質量成果分析數據、質量控制過程的分析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層)編碼,錄入公司項目管理數據庫中以備隨時查用、調用。
(二)、工程項目審查(編制)進度的事前、事中、事后評審制度
項目審查(編制)的進度控制,其核心目標是要在規定的合同工期內按質完成所承攬項目的審查(編制)任務。為達到上述目標所采取的控制措施,也分為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方面:
(1)、事前評審制度:
①、詳細調查了解、研究項目內、外部各種影響項目審查(編制)進度的有利及不利因素,根據擬審查(編制)項目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預控措施;
②、熟悉合同中關于審查(編制)工作的進度要求,收集與審查(編制)工作進度控制相關的基礎資料;
③、認真做好風險分析和管理工作,預測進度控制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進度風險并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應對措施;
④、制定進度實施(計劃)總控方案及詳細控制方案,把目標進度控制的任務與管理職能落實到相應的部門和人員,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做到責、權、利一致;
⑤、在項目審查(編制)組織體系中設置進度控制管理組織,配備專業進度控制管理人員,建立進度控制預警機制,從思想上強化管理人員的進度控制意識,增強進度控制緊迫感。
(2)、事中評審制度:
①、嚴格執行進度控制計劃方案,并在進度控制計劃執行的過程中適時對其實施動態調整,其工作程序如下:
②、分階段定期或不定期召開進度控制協調會,對各部門的進度實施情況進行摸底分析,聽取各部門在進度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和需要予以協調的事項并作好書面會議紀要;
③、設定時限對進度控制工作中尚存的問題一一解決落實,每一個具體問題都有一個相對應的落實人員和解決時限,問題解決后應有對提出者的書面調查反饋回執文件;
④、加強與項目審查(編制)工作相關的單位進行溝通、協調,積極地尋求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為項目的審查(編制)工作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⑤、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在項目審查(編制)進度控制工作中的作用,化解內部矛盾,協調一致步伐,調動和發揮每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為項目審查(編制)工作進度控制目標的實現創造條件;
⑥、跟蹤審查項目中,充分重視審查進度控制工作與項目實施進度控制工作的協調一致,務求共同實現項目的建設目標。
(3)、事后評審制度:
①、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及時反饋項目審查(編制)進度偏離方案目標值的情況,并適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②、整理有關項目審查(編制)進度的技術文件,并按照公司統一規定的格式及程序編制目錄、建檔、存檔;
③、對審查(編制)過程中的相關進度成果數據、進度控制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并與原已審查(編制)過的類似工程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有較大偏差時要查明產生偏差的原因,發現有錯誤時要及時對所審查(編制)的文件進行修改,當然,這也包括對原已審查(編制)過的類似工程相關數據進行復核與修改;
④、將審查(編制)過程中的相關進度成果分析數據、進度控制過程的分析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層)編碼,錄入公司項目管理數據庫中以備隨時查用、調用。
(三)、工程項目審查(編制)的投資事前、事中、事后評審制度
工程項目審查(編制)的投資控制包含二個方面的內容,即:所審查(編制)項目的投資控制及工程項目審查(編制)工作的投資控制,其中前者對項目的投資起主要控制作用,后者對項目的投資起輔助控制作用。
為了使投資控制工作取得理想的成果,應從多方面采取措施實施管理,我們將這些措施歸納為組織措施、技術措施、經濟措施、合同措施四個方面。同時,結合對項目目標的系統管理,將項目投資控制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與上述事四個方面緊密結合起來,務求達到預定的效果。
(1)、事前評審制度:
①、詳細調查了解,研究項目內、外部各種影響項目審查(編制)投資控制工作的各種有利及不利因素,根據擬審查(編制)項目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預控措施;
②、收集與審查(編制)工作相關的合同、協議,熟悉合同、協議中的相關條款,收集、整理與審查(編制)工作投資控制相關的基礎資料;
③、認真做好風險分析和管理工作,預測投資控制工作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并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應對措施;
④、制定項目投資控制工作總體控制計劃及詳細的實施計劃,對項目下階段的投資控制工作做出合理安排,科學合理地預設各階段、各子項目投資控制點。
⑤、建立精干、高效的投資控制管理組織,實行項目投資管理目標責任制,按專業配備投資控制管理人員,把目標投資控制的任務與管理職能落實到相應的部門和人員,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做到責、權、利一致;
⑥、針對擬審查(編制)項目的技術特點,擬定多套備選實施方案,運用價值工程管理理論,進行多方案技術經濟分析比選,確定相應的審查(編制)實施方案。建立投資控制預警機制,從思想上強化管理人員的投資控制意識,增強投資控制緊迫感。
(2)、事中評審制度:
①、嚴格執行投資控制計劃方案,并在投資控制計劃執行的過程中適時對其實施動態調整,要增加投資控制的主動性,盡量提高主動控制在投資過程控制中的比重。
②、做好審查(編制)工作底稿,嚴格執行分級制度對底稿進行復核;
③、審查(編制)證據要符合本項目的具體情況和有關要求,做好審查(編制)證據復核;
④、現場審查(編制)、中期匯報、報告形成、復核程序、材料報出等在方案中要作嚴格的時間限制,并且必須嚴格執行;
⑤、溝通信息、流通渠道,必要時召開投資控制協調會并妥善處理相關事項。加強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傳遞;
⑥、監督、檢查、審查過程中是否嚴格按方案執行及執行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⑦、在投資控制的各里程碑階段來到時,全面檢查各子項目的投資控制工作的完成情況,對投資控制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⑧、跟蹤審查項目中,充分重視投資控制工作與項目實施的質量、進度控制工作協調一致,務求共同實現項目的建設目標。
⑨、使用現代化的投資控制軟硬件管理系統,提高投資控制工作效率,選派優秀的投資控制操作人員,縮短投資控制工作周期,不斷降低投資控制工作成本,為業主擬委托項目的審查(編制)工作提供優惠費率,實現業主單位投資的最大效益。
(3)、事后評審制度:
①、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及時反饋項目審查(編制)投資偏離方案目標值的情況,并適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
②、整理有關項目審查(編制)的投資控制文件,并按照公司統一規定的格式及程序編制目錄、建檔、存檔;
③、對審查(編制)過程中的投資成果數據、投資控制過程的數據進行分析并與原已審查(編制)過的類似工程相關數據進行對比,有較大偏差時要查明產生偏差的原因,發現有錯誤時要及時對所審查(編制)的文件進行修改,當然,這也包括對原已審查(編制)過的類似工程相關數據進行復核與修改;
④、將審查(編制)過程中的相關投資成果分析數據、投資控制過程的分析數據進行分類、分級(層)編碼,錄入公司項目管理數據庫中以備隨時查用、調用。
⑤、對公司項目審查(編制)投資控制工作的實際成本進行分析統計,找出成本耗費較大的工作環節,積極尋求降低工作成本的途徑,不斷降低工作成本。
四、評審質量制度工作的重點、難點及相應的手段及方法
公司對項目審查采用全面審查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的審查方式。審查工作做到針對不同的審查(編制)項目區別對待,有的放矢。應分清審查工作的重點、難點并采取相應的手段和方法:
①、審查項目的施工合同及其分包合同、設備、材料采購合同,了解各個合同有關造價的具體約定方式,從而確定項目審計的范圍及方法;
②、審核單位造價,通過單位造價的高低,判斷工程結算的準確性;以保證審計效率的提高;
③、審核工程量及各項費用,對大型項目宜采用抽查審計的方法,抽查量大價高的工程部位,對中小項目應實施詳細審計的方法,無論什么樣的項目都要審項目是否正確,工程量是否符合計算規則要求,數量是否正確,套定額是否合理,各項費用是否按規定執行;
④、審核設計變更,首先審計設計變更手續是否齊全,設計變更內容是否真實,其次審計設計變更費用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過程是否有誤,必要時進行現場測量與核實;
⑤、審核洽商變更手續是否齊全,洽商變更內容是否真實,變更費用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過程是否有誤,必要時進行現場復核;
⑥、審核工程量簽證手續是否齊全,簽證內容是否真實,簽證費用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過程是否有誤,必要時進行現場復核或向簽證人員求證;
⑦、審核工程索賠手續是否齊全,索賠文件的內容是否真實,索賠費用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過程是否有誤,必要時進行現場復核或向簽證人員求證;
⑧、審核工程措施費用的手續是否齊全,措施費用文件的內容是否真實,措施費用的計算是否正確,計算過程是否有誤,必要時進行現場復核,發生爭議時應向權威部門咨詢;
⑨、審核材料價差,審核獨立費用;
⑩、對于于跟蹤審計項目,除應注重上述方面的審核外,還應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控制,特別是設計變更時的技術經濟分析、洽商變更、工程量簽證時的事實核對、索賠審核時的時效控制及及證據保全、措施費用審核時的必要性調查分析等。
五、評審質量制度的組織保證
公司一直將優質高效完成項目審編作為工作目標,并為此做著不懈的努力。
硬件方面,公司盡力滿足一線人員的工作需求,購置了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為技術人員配置了先進的辦公設備,并建立了內部局域網,為員工的工作提供了溫馨良好、設備先進的辦公環境。
技術人才方面,公司現擁有工民建、道橋專業、機械設備、采暖通風、會計、審計、評估、電腦等各類專業人才。公司現有從業人員近30人,均擁有大?;蛞陨衔膽{,其中擁有博士、碩士等學歷者4人;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者占70%,其中高級工程師4人,高級經濟師1人,高級審計師1人;具有造價、財務審計等專業執業資格者占76%,其中注冊造價工程師12人,注冊高級造價員1人,注冊造價員3人,注冊會計師4人。公司特聘請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等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為公司特邀顧問,聘請資深律師為公司法律顧問。這些專業人才具有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淵博的專業知識,是公司為廣大客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保證。
六、評審質量制度實施崗位責任及管理制度
(一)、崗位責任
根據項目評審的特點,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公司設立直線職能制項目評審組織。公司總經理為總負責人,公司技術負責人為具體實施負責人,公司合同管理部、標準管理部、信息管理部以職能部門的身份協助技術負責人進行管理,由不同專業專家組成的顧問團為項目評審工作提供智囊支持。
依據組織先設事、后定崗的原則,項目評審中的各類人員崗位職責為:
(1)、技術負責人職責:
①、主持制定并監督執行公司項目評審管理程序;
②、督促各項目評審組編制和履行評審計劃,并對評審計劃進行審核簽認;
③、檢查各類技術資料、評審資料是否符合標準管理的規定,按規定對相關文件資料進行簽證;
④、監督三級復核制度中一、二級項目復核人是否嚴格、認真地履行了復核責任,是否對復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及時、妥善的解決。未經各級復核人員復核的各類業務報告,拒絕受理;監督各評審小組對派駐施工現場跟蹤審查情況的抽查;
⑤、監督標準部是否及時、準確、無誤地向業務部及執行人員傳達各項法規、執業標準、工作規程,是否定期對業務部及執業人員的執業質量進行檢查和信息反潰,是否及時組織全面質量管理委員會研討公司的執業質量問題和裁定某些重大執業質量爭議及其執行結果;
⑥、檢查公司資料員對相關圖紙、文件和評審資料的管理;
⑦、擬定公司每月(旬)項目評審質量檢查計劃,并組織實施,實施情況具有可追溯性;
⑧、負責對各評審組文件的最終復核,審定各類業務報告是否存在重大遺漏及重大風險,文字表述是否客觀公正并簽發各類業務報告;
⑨、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2)、審核、校核人員職責
①、熟悉審核業務的基礎資料和審核原則,對審核成果進行全面校核,對所校核的審核內容的質量負責;
?、?、校核審核使用的各種資料和審核依據是否正確合理,引用的技術經濟參數及計價方式是否正確;
?、?、校核審核業務中的數據引用、計算公式、計算數量、軟件使用是否符合規定的審核原則和有關規定,計算數字是否正確無誤,審核成果文件的內容與深度是否符合規定,能否滿足使用要求,各分項內容是否一致,是否完整,有無漏項;
?、?、校核人員在校審記錄單上列述校核出的問題,交審核成果原編制人員修改,修改后進行復核,復核后方能簽署并提交審核。
(3)、項目負責人職責:
①、對承辦業務項目的全過程實施組織、指揮、協調、檢查、監督;
②、負責審查(編制)業務中各子項、各專業間的協調、負責審查及確定各專業界面,動態掌握審查(編制)業務實施狀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③、向執業人員發出工作指令,執業人員的一切工作必須聽從項目負責人的安排,工作中如遇疑難問題或需與客戶管理層溝通,一律向項目負責人反映,由項目負責人出面協商解決;
④、檢查執業人員的工作是否按照業務計劃的要求進行,是否遵循了行業和公司質量控制制度的規定。復核工作底稿的編制是否內容完整、格式規范、標識一致、記錄清晰。重要的工作底稿客戶是否已經簽名、蓋章確認。檢查復核中發現的問題,應及時督促執業人員修改完善,并在已經復核正確的工作底稿上簽名;
⑤、在執業過程中遇到重大疑難問題時,應視其具體情況逐級向部門經理、技術負責人書面報告,并及時妥善解決;
⑥、對項目組各專業的審查結果進行匯總,編制項目審查(編制)報告并逐級上報。
(4)、項目技術負責人職責:
①、監督本項目評審組嚴格執行公司項目評審管理程序;
②、具體負責本項目評審組評審計劃的編制和履行,并對評審計劃進行簽認上報;
③、檢查本項目組技術資料、評審資料是否符合標準管理的規定,按規定對相關文件資料進行簽證、上報;
④、負責本評審小組對派駐施工現場跟蹤審查情況的檢查及技術指導工作;
⑤、檢查本組資料員對項目圖紙、文件和評審資料的管理;
⑥、擬定本組每月(旬)項目評審質量檢查計劃,并組織實施;
⑦、協助項目負責人對本組日常工作的管理。
(5)、專業審查(編制)造價工程師職責:
①、負責本專業的審查(編制)業務實施和質量管理工作,指導和協調概預算人員的工作;
②、在項目負責人及項目技術負責人的領導下,組織本專業概預算人員擬定審查(編制)實施方案,核查資料使用、審查(編制)原則、計價依據、計算公式、軟件使用等是否正確;
?、?、動態掌握本專業審查(編制)業務實施狀況,協調并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
?、?、組織編制本專業的審查(編制)成果文件,編寫本專業的審核說明和目錄,檢查審查(編制)成果是否符合規定,負責審核和簽發本專業的成果文件。
(6)、審查(編制)造價員職責:
①、審核人員參與審查(編制)業務準備階段的工作,協調制訂審查(編制)實施方案,審查(編制)條件和成果文件,對所審查(編制)的內容的質量負責;
?、?、審查(編制)原則、依據、方法是否符合審查(編制)合同的要求與有關規定,基礎數據、重要計算公式和計算方法以及軟件使用是否正確,檢驗關鍵性的計算結果;
?、?、重點審核審查(編制)成果的內容是否齊全、有無漏項,采用的技術經濟參數與標準是否恰當,計算與編制的原則、方法是否正確合理,各專業的技術經濟標準是否一致,審核成果說明是否規范,論述是否通順,內容是否完整正確,檢查關鍵數據及相互關系;
?、?、審查(編制)人員在校審記錄單上列述審核出的問題,交審核成果原編制人員進行修改,修改后進行復核,復核后方可簽署。
(7)、檔案資料管理員職責:
①、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工程文件歸檔整理規范》(GB/T50328-2001)和公司工程審查(編制)資料管理制度,及時處理檔案、文件、資料和合同歸檔,發現問題及時與各專業造價工程師聯系,確保文件、資料的完整、準確、有效;負責對技術負責人辦公室的各類圖紙、技術資料、標準、書籍及文件的編目、收發、標識、借閱和歸檔管理;
②、對需要的圖紙、資料進行曬印、復??;
③、及時收回作廢的資料,作出記錄和標識處理;
④、負責對各項目評審組使用的計量器具進行登記、管理,組織按周期送檢;
⑤、負責建立本部門質量、計劃的統計臺帳,并作好信息反饋、傳遞;
⑥、做好技術負責人辦公室會議的準備、會議記錄、會議紀要的整理、發放;
⑦、負責辦理文件、資料的借閱手續;
⑧、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8)、信息管理員職責:
①、負責對審查(編制)的工程項目的有關信息進行收集;
②、負責對收集的信息加工整理,并對審查(編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
③、對整理后的文件進行分析處理,按類別做好編目分類工作,采用計算機對文件和各類信息進行管理、傳遞;
④、健全檢索系統,使各種報表、文件、資料、記錄等既保存完好,又查找方便并按安全管理的要求進行分級傳閱;
⑤、借助公司的相關管理軟件,運用計算機進行文字、圖表和數據處理,使整個信息資料實現快速、準確、全面、系統、規范處理。
⑥、負責信息資料查閱手續的辦理;
⑦、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任務。
(二)、管理制度
(1)、施工圖紙會審制度(跟蹤審查項目):
①、施工圖紙會審是一項重要的準備工作,能幫助審查人員深入充分地了解設計意圖和要點,統一認識,應予以充分重視;
②、施工圖紙會審工作由公司技術負責人組織項目評審小組人員參加,各評審人員應于會審前熟悉施工圖紙,并嚴格認真的審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作好記錄;
③、項目評審人員應認真地聽取設計師的交底及對提出問題的解答,并作好記錄。
④、會審后,由項目評審組負責人主持,項目技術負責人、各專業造價工程師、造價員就交底的問題進行進行討論;
⑤、會審紀要后,應由專人收集與會審紀要配套的設計變更、工程洽商手續、另出的設計變更圖等。
(2)、項目審查(編制)方案審核制度:
①、各評審小組于項目審查(編制)工作開始前應編制項目審查(編制)方案,作為指導評審工作全局,統籌評審工作全過程,在評審工作管理中起核心作用的重要技術文件;
②、項目審查(編制)方案應經過公司技術負責人審核批準后送交業主審核備案。
(3)、三級復核制度
①、為保證執業質量,各小組業務報告初稿完成后,首先由項目負責人就其承辦項目的資料的完整性、合規性和有關數據的正確性以及結論的準確性進行全面復核;
②、部門經理為二級復核人,就其業務項目所實施的程序是否充分;引用法規是否正確;采用的技術參數和評審定額是否合理;文字、措詞、符號、度量是否準確;結論是否恰當等,進行重點復核;
③、公司技術負責人及標準管理部為三級復核人,全面把關,簽發各類業務報告。
(4)、設計變更、工程洽商管理制度(跟蹤審查項目):
①、在施工圖紙會審或施工過程中,如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或設計單位提出設計變更時,應由跟蹤審查人員出具附有經濟技術評價分析的變更咨詢意見書;
②、設計變更通知或工程洽商作出后,跟蹤審查人員應及時收集、整理、保存相關文件。
(5)、會議制度:
①、主要會議:
涉及本工程的關于工程質量、進度、投資的重大質量問題,以及較大的設計變更和工程竣工驗收等,由業主方面負責召開會議,項目評審人員與會參加,并作好記錄;
②、工地會議:
由業主主持,定期召開,建設、監理、咨詢、施工及其他有關單位參加,,解決工程管理中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③、項目跟蹤審查例會:
審查例會定期召開,業主、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必要時邀請設計單位)代表參加,由項目評審技術負責人主持,并作好會議紀要。會后發有關單位;
④、項目跟蹤審查日志:
1)、項目跟蹤審查日志是重要的工程項目評審檔案資料,每位跟蹤審查工程師必須天天記錄。當日發生的事宜,須在當日的跟蹤審查日志中記錄,不得后補,跟蹤審查日志的內容必須真實、準確、完整;
2)、跟蹤審查日志按公司統一印刷的格式和規定填寫;
3)、跟蹤審查日志必須經項目技術負責人逐日審閱,公司技術負責人不定期抽閱。
⑤、項目跟蹤審查月報:
1)、項目跟蹤審查月報每月一次,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編寫,總結上月跟蹤審查工作及前段工作中發現的主要問題,處理情況,以及尚存在的主要問題,擬采取的應對措施。對項目跟蹤審查下一步的工作做出安排,對項目下一步的資金需求作出預測。
2)、項目跟蹤審查月報內容截止至每月26日,于月底前報業主。
(6)、評審資料的管理與歸項檔制度:
①、項目評審工作的資料管理工作由項目技術負責人總負責,各專業造價工程師分工負責,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指定的專任或兼任資料管理員負實際管理責任;
②、各跟蹤審查評審小組應隨著工程的進展不斷積累評審資料,并認真進行整理和編審,于工程結算完成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審檔案,移交給公司檔案管理部門保管備查;
③、評審資料按規定有保管期限,分為臨時、長期、永久三種類型,具體分類按國家標準執行。
(7)、項目評審定期回訪制度
①、項目評審工作完成后,由項目評審負責人對本組審查(編制)質量對業主方相關經辦人進行回訪,發出項目評審質量調查表、誠信情況調查表各一份;
②、項目評審負責人回訪后,公司技術負責人負責對業主方相關負責人進行回訪;
③、技術負責人回訪后,由公司相關行政領導對業主方相關領導進行回訪,并收回有業主方相關人員簽字并加蓋公章的項目評審質量調查表、誠信情況調查表各一份。
七、工程項目評審的風險(節點)控制
(一)概述
風險控制作為公司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貫穿于工程項目審查(編制)的全過程。風險發生的概率,發生風險后損失的大小,決定了風險量的大小。所以,風險控制工作應立足于以下二個方面:
①、針對具體的風險,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
②、加強損失控制管理工作,制定相應的應急計劃、災難計劃盡量降低風險發生后所產生的損失。
根據投資項目評審工作的具體特點,工程項目審查(編制)風險控制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事前實行計劃、規劃控制管理;事中實施過程控制管理;事后實施應急、糾偏措施管理。同時,運用風險控制工作的系統管理思維,有機地將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并盡量提高主動控制在風險管理工作中的比重。
(二)、風險控制的規劃和策劃工作管理
風險控制的規劃和策劃工作是風險控制的重要內容,立足于事前并著眼于風險控制的全過程,規劃和策劃工作具體內容詳見風險控制規劃、策劃表:
風險控制規劃、策劃表
風險 | 措 施 |
可忽略的 | 不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記錄 |
可容許的 |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應考慮投資效果更佳的解決方案或不增加成本的改進措施,需要監視來確??刂拼胧┑靡跃S持 |
中度的 | 應努力降低風險,但應仔細測定并限定預防成本,并在規定的時間期限內實施降低風險的措施。在中度風險與嚴重傷害后果相關的場合,必須進一步地評價,以更準確地確定傷害的可能性,以確定是否需要改進控制措施 |
重大的 | 直至風險降低后才開始工作。為降低風險有時必須配給大量的資源。當風險涉及正在進行中的工作時,就應采取應急措施 |
不容許的 | 只有風險已經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如果無限的資源投入仍不能降低風險,則必須禁止工作 |
(三)風險節點控制
(1)風險節點控制工作
風險節點控制工作見下圖:
(2)風險節點控制措施
風險節點控制措施
審計階段 | 風險節點 | 控制措施 |
前期準備 階段 | 設計方案及概算 | 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編制范圍是否完整; 編制依據及采用規范、標準是否正確; 設計方案是否經濟合理。 |
招投標 | 建設項目相關單位的確定是否按照法定程序進行; 招投標結果的合法性。 | |
合同(協議) | 與各建設項目相關單位簽訂的合同條款是否全面、合法、公允; 與招標文件和投標承諾是否一致; 依法接受國家審計的條款在經濟合同中有無體現。 | |
項目實施 階段 | 主要經濟合同履行情況 | 合同各方是否認真履行合同條款,有無轉包、違法分包工程等情況; 設計、招標代理、造價咨詢、監理、采購、供貨等單位是否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及合同、協議履行了職責。 |
工程結算 | 分期工程結算資料是否及時報送,監理及建設單位是否認真把關; 工程變更及額外工程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包括程序是否規范、價款是否合理等; 主要隱蔽工程的真實性,以及是否按設計規范、設計要求完成。 | |
主要材料與設備采購
| 主要材料與設備的采購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合規; 是否進行招投標或比價采購。 | |
竣工結算 階段 | 竣工結算 | 竣工圖紙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竣工資料與實物是否一致; 工程量的真實性,以及工程單價與取費的準確性; 工程價款結算是否與合同條款一致,合同中關于工期、質量等獎懲條款的實際執行情況。 |
尾工工程 | 建設單位預留建設項目未完工程投資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
(3)風險節點控制過程
①、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的作用就是把工程項目審查(編制)過程可能遇到的風險一個一個地列舉出來,形成一本風險識別(控制)手冊,即:項目到底有哪能些風險?要從技術、管理、社會環境、經濟及、政治等各個方面綜合分析。
風險識別通常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專家預測理論。在專家會上各抒已見或互不見面的信函調查,把各種風險觀點都列出,然后匯總整理得出風險;
第二種方法:是根據以前的工程項目審查(編制)識別(管理)手冊進行識別,同類工程的風險識別大致一樣,雖然也有一些風險在概率分布上有特殊性,但同類工程項目審查(編制)的識別,會給后面同類工程提供一個好的識別基礎;
第三種方法:對于一些具體的細節,根據項目審查(編制)流程來查找風險,把整個審查(編制)過程方案拿出來,一步一步地去找,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四種方法:根據財務帳,按帳上分類、帳上的項目來查找風險。
風險控制手冊包括以下幾部分內容:
1)、風險的識別結果。結果后面必須有它發生的概率,以及一旦發生后產生的后果。
2)、每個風險點的控制部門。每個可能產生風險點的過程、時間段,風險活動控制部門要明確,該哪個部門控制,就應由誰來實施控制。
3)、風險控制的手段。一是鏟除風險發生的溫床,不讓風險有發生的外部環境;二是風險轉移后的索賠。三是風險一旦發生,我們要采取的對策略措施。
風險一旦發生,我們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或措施,把風險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控制手段和辦法,就可能使風險蔓延,這是風險管理工作所不容許的;
4)、風險培訓。把每個風險點、每個風險發生的可能起因和每個風險發生后我們怎么做的應急方案,對員工進行培訓,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管理中應注意在過程中對新的風險進行識別并不斷完善風險管理手冊,切忌認為有風險管理手冊而可一勞永逸。
②、風險評價
根據風險識別的結果,對項目審查(編制)的風險進行定性及定量的評價,明確不同風險量的大小并對其實施分級、分類管理。
風險的定量評價方法為:
1)、利用歷史經驗統計分析數據及概率分析統計理論確定出各個已被識別風險的發生概率;
2)、確定出各個已被識別風險一旦發生后將會造成的損失后果的大??;
3)、按風險量=風險發生的概率×風險發生后損失后果的大小確定出每個風險的風險量。
4)、按風險量從大到小的順序對風險進行排序,確定出哪些是主要風險、次要風險、一般風險,哪些是可容許風險,哪些是不可容許風險。
③、風險控制對策
1)、對于主要風險、不可容許風險應根據不同情況運用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若風險對公司來說是重大的、主要的、不可容許的,則應通過投保、合同約定等方式對風險適時進行轉移,若該風險不可轉移,則應采取積極措施,對該風險進行回避;
2)、對于次要的、中等的風險,應在對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后果充分評估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若預計對其實施風險轉移的代價較不轉移大,且該風險對公司來說是可容許風險,則可實施風險自留,否則,應采取措施對該風險進行轉移;
3)、對次要的風險,若對其實施風險控制的代價很大,且其發生的概率極低,風險發生后產生后果不嚴重,則可先制定應對方案,待其發生時對其實施損失控制;
4)、對純風險,應采取風險回避或風險轉移措施;對既會造成損失又能產生收益的風險,應在對其可能產生的收益與損失后果全面評估后采取相應的應對控制措施。
風險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注重風險控制工作的規劃和策劃,又要加強過程中的風險控制管理,同時,還必須重視對風險控制工作的反思和總結、完善與積累,在項目審查(編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風險控制水平。
八、工程項目審查(編制)工作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他貫穿于工程項目審查(編制)工作的全過程,工程項目審查(編制)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人員及財產的安全管理工作
應充分重視人員安全工作的管理,特別是跟蹤審查項目,人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跟蹤審查項目現場的情況較復雜,安全管理工作難度大,應采取相應控制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具體措施有:1)、對入場的跟蹤審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2)、配備適當的安全裝備;3)、改善工作條件,杜絕疲勞工作等。
財產的安全管理工作已融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在此不再贅述;
(2)、項目審查(編制)工作文件、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
項目審查(編制)時,業主提供了大量的檔案文件資料,包括立項文件、設計施工圖(或竣工圖)、設計變更、洽商文件、質保資料等,應根據檔案文件要求的不同保密等級,制定相應的保密措施,非項目審查(編制)工作相關的人員嚴禁查閱;
為防止電腦信息資料被竊取,公司制定了嚴密的網絡管理措施,嚴防黑客侵入盜竊或破壞相關數據。同時,對公司自建的項目審查(編制)數據庫實施分級管理,任何人都不能越權訪問。